零度 发表于 2025-7-7 21:19:50

2025年司法考试之刑法要点


1.刑法的目的:惩罚犯罪,保护人民。
2.刑法的基本原则:罪刑法定、罪责刑相适应、平等适用刑法
3.罪刑法定: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: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。
4.罪责刑相适应:刑罚的轻重,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。
5.在我国领域内犯罪,适用我国刑法。(属地原则)
6.我国领域包括:领陆、领水、领空士 航空器、船舶(旗国主义)、驻外大使馆。
7、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,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
8.我国公民在领域外犯罪的,适用我国刑法。但是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(轻罪)的,可以不予追究。(属人原则)
9.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领域外犯罪,不论轻罪重罪都追究。
10.外国人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,刑期三年以上(重罪)的,适用我国刑法。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。(保护原则)
11.犯罪地不在我国,也非我国公民犯罪或对我国公民犯罪,但是根据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我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,适用我国刑法。(普遍原则)
12.时间效力上,我国刑法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。
13.犯罪的特征:严重社会危害性(最本质特征)+刑事违法性十应受刑事处罚性。
14.犯罪主体:自然人or单位。
15.不满12周岁,不负刑事责任。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,犯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,情节恶劣,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
(口诀:杀伤死特残 最高检核准)
16.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,只对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、抢劫、强奸、贩卖毒品、放火、爆炸,投放危险物质(火炸投毒杀伤强抢)负刑事责任
17.已满16周岁,完全负刑事责任。
18.不满18周岁犯罪从宽处罚→应当从轻或者减轻
19.不满18周岁犯罪:不适用死刑,不构成累犯。
20.75 周岁以上犯罪从宽处罚→故意犯,可以从轻或减轻;过失犯应当从轻或减轻。
21.、审判时满75 周岁,不适用死刑,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。
22.刑事责任能力,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能力与
控制能力
23.刑事责任能力分三种:无刑事责任能力(无能)、限制刑
事责任能力.(限能)、完全刑事责任能力(全能)。
24.全疯全傻”不负刑事责任: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。
25.“半疯半傻”可以从轻减轻: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。
26.间歇性精神病人(时疯时傻),在其精神正常情况下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。
27.醉酒的人犯罪:应当负刑事责任。
28.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,但可以从轻、减轻或免除处罚。
29.单位犯罪:双罚制(罚单位(罚金)土直接责任人)为主、单罚制(仅罚直接责任人)作为补充。
不是单位犯罪:为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单位的:单位设立后主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。
—C
30.犯罪构成四要件:主体士主观方面十客体+客观方面
31.直接故意: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
结果,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。(明知+追求)32.间接故意: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。(明知+放任)
33.疏忽大意的过失: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,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。
34.过于自信的过失: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但轻信能够避免,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。
35.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,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
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,是意外事件,不是犯罪。
36.犯罪客体: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,
(XX权益)
37.犯罪客观方面:即客体的外在特征。包括危害行为+危害
结果+因果关系
38.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行为不构成犯罪。
39.正当防卫: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,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。
40.紧急避险: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,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,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,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。
41.防卫和避险都不能超过必要限度,否则要负刑事责任,(防卫过当)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。
42.防卫限度的例外:对正在进行行凶、杀人、抢劫、强好、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不受限度限制。
43.职务上、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能适用紧急避险来避免本人危险。
44.犯罪的完成形态又称为犯罪既遂: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、犯罪未遂和犯罪史止。
45.犯罪预备:为了实行犯罪,准备工具,制造条件,但由
于行为人意志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。46.预备犯的处罚:可以从轻、减轻或免除
47.犯罪未遂:已经着手实行犯罪,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。
48.未遂犯的处罚:可以从轻或减轻
49.犯罪中止:犯罪过程中.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
止犯罪结果发生
50.中止犯的处罚:没有造成损害的,应当免除:造成损害的,应当减轻。
51.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。
52.共犯分类:“以作用为主、兼顾行为分工”,分为主犯、从犯、胁从犯和教唆犯。
53.主犯:
(1)组织,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;
(2)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。
54.对组织、领导犯罪集团犯罪的,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
处罚
55.其他共同犯罪中的主犯:组织、指挥的,按其组织、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;其他起主要作用的,按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。
56.从犯: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。
57.对于从犯,应当从轻、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。
58.胁从犯: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。
59.对于胁从犯,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
60.教唆犯:故意引起他人犯罪决意的人。
61.对于教唆犯,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。教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,应当从重处罚。
62.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,对于教唆犯,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2025年司法考试之刑法要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