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马上注册,享受更多功能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一、单位犯罪
(一)单位的范围
单位必须是依法成立,拥有一定财产或者经费、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责任的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机关、团体。
1.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应具有合法性。
以下2种情形直接以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,而不以单位犯罪论:成立单位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犯罪;成立单位后主要活动就是犯罪。
2.单位的具体类型
(1)公司、企业
包括有限责任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、合资经营、合作经营企业等
(2)事业单位
包括国有事业单位和集体事业单位两种
(3)机关
包括国家行政机关、立法机关、司法机关、军事机关、政党等机关。
(4)团体
指各种群众性组织,如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学会、协会等等。
(5)私营公司、企业只有在具有法人资格时,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。
外国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,适用我国单位犯罪的规定。
根据司法解释:单位的内设机构、分支机构符合两个条件便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:①以自己名义犯罪;②违法所得归该机构。
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不要求必须是国有的性质。
(二)单位犯罪的特征
1.单位犯罪是单位本身犯罪
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,单位犯罪不是单位内各个成员的共同犯罪,也不是单位与成员的共同犯罪。
2.单位犯罪具有“法定性”
只有当刑法分则明文规定某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时,才成立单位犯罪。
【提示】某种犯罪行为“由单位实施”,但刑法没有将单位规定为主体时,应当而且只能对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等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。
实例: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,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收养的中介组织,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“中介费”、“劳务费”。本例中,孤儿院为单位利益实施了拐卖儿童的行为,但刑法规定拐卖儿童罪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,故不构成单位犯罪,但可对孤儿院中主管人员、直接责任人以拐卖儿童罪追究刑事责任
3.经过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,为本单位、全体成员或者大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
(1)单位负责人在一般地职权范围内为单位的利益而实施的行为,视为单位实施的行为。
实例:法院院长告知某企业经理赵某“如给法院捐赠500万元办公经费,你们那个案件可以胜诉”。该企业胜诉后,给法院单位账户打入500万元。应认定法院构成单位受贿罪。
虽然未经过明确的单位决策程序,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了单位利益,自己或安排下属实施职务、业务行为,并代表单位意志时,该主要负责人的犯罪意思就是单位的意思,成立单位犯罪。
(2)如果是为单位内特定少数人员谋取非法利益,则属于自然人犯罪。
实例:某法院领导层集体研究决定收取某案件原告的50万元贿赂。本例中,如果收取的50万元贿赂分给少数领导,则不成立单位犯罪,对受贿的领导定受贿罪(自然人犯罪),如果收取的50万元贿赂是为法院谋取单位福利,则该法院成立单位受贿罪(单位犯罪)。
(三)单位犯罪的分类
1.纯正的单位犯罪
只能由单位构成不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。
如单位行贿罪、单位受贿罪、私分国有资产罪、私分罚没财物罪等。
2.不纯正的单位犯罪
既可由单位构成也可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。
如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,走私犯罪等。
【提示】有一些犯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不能由单位构成。如,金融诈骗罪中有三个罪名:贷款诈骗罪、信用卡诈骗罪、有价证券诈骗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。
(四)单位犯罪的主观责任
从刑法分则关于单位犯罪的具体规定来看,虽然大多数是故意的单位犯罪,但也存在少数过失的单位犯罪。例如: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,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等。
(五)单位犯罪的处罚
1.双罚制是原则
既处罚单位,又处罚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等自然人。
【提示】对自然人判处刑罚(包括自由刑和罚金),对单位本身只能判处罚金,不能判处主刑或者没收财产、剥夺政治权利。
2.单罚制是例外
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,不处罚单位。
【提示】无论是单罚制还是双罚制,都要处罚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。
|
|